建立综合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几个原则
在建立一种新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问题,这也是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
(一)滞后指标与先行指标并重
从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来看,业绩评价体系必须能做到滞后指标与先行指标并重。
所谓滞后指标就是要说明:出于企业过去采取的行动,导致企业现在的业绩如何?
所谓先行指标就是要说明;由于企业现在采取行动,导致企业将来如何?
目前,企业组织所使用的大多数指标都是滞后指标,例如净利润、投资回报率、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性指标都属此类。这类指标能够告诉企业在过去的会计期间内经营业绩如何;而且这种业绩通常反映的是企业于数年前做出的决策或投资。然而这种指标不能提示企业将来应该如何行动。要解决这个问题,业绩评价体系必须包括足够的先行指标。
滞后指标评价过去的行动结果,而先行指标试图确定那些能够决定未来业绩的因素。滞后指标易于得到,大多数的财务系统能够很方便地按照管理者要求的任何频率和任何形式提供滞后指标。但就其本身而言,是不足以支持管理者成功地经营一个组织的。在那些相对稳定的时期,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良好的财务业绩或许能证明企业在未来可能会继续良好的发展。然而,在如今一个充满变化与剧烈竞争的年代里,单纯依赖滞后指标来管理企业就如同只依靠后视镜来驾驶汽车一样:如果道路笔直,那么一切尚好。但是一旦通路上有数个急转弯或迎面而来的车辆,就会遇到麻烦。
由此可见,我们赖以评价业绩的指标体系必须相应地变化,不能仅仅关注最终结果,还要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用来获得这此业绩的流程上,从而对企业的未来产生影响.例如,业绩指标在记录企业从今天的业务中获取多少利润的同的,还必须能告诉企业市场份额是在上升还是下滑;而且,还必须能告诉企业,计划是否会助于实现成本和时间目标,而不仅仅是反映现有产品的销售情况。
从滞后的利润指标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状态,而且,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能生存下来:但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认识利润。例如,对西方企业来讲.利润往往是出发点,是衡量所有经营行为的标准。而对日本企业而言,利润只是工作的自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在众多的经营兴旺的企业纷纷走向衰败之际,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主席评论说:人们评价企业业绩的视野过于狭隘了,任何仍在运用每股收益指标的人都需要反省一下了。
这些例子说明,为了有效竞争,企业必须从“多视角”来评价经营业绩,必须努力地去测评导致财务结果的流程,诸如送货的可靠性、新产品开发周期、顾客满意、研发投资水平、产品退回率、评价期内所答合同的正确率等。实际上,如果企业能够管理好这些方面的话,那么利润就会自然产生了。
(二)转变业绩评价的角色,将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在传统的大型科层企业组织中,业绩评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组织;二是报告经营成果。最高管理层通常是制定战略、设定目标,然后根据它们来评价整个企业组织的业绩。在这里,战略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即一旦战略被制定卜来,组织就去执行它。因此,业绩评价的角色只能算作是个“控制者”。
如今,客观现实要求企业组织必须要考虑更多的顾客响应、创新与内部学习过程。因此,企业战略制定过程,应是一个更富有柔性的过程。战略方向或战略意图仍然要由最高管理层确定,但必须要考虑到执行、市场和竞争中的变化对战略的影响,必须适时地做出调整。这就要求组织同时具有向上或向下的持续的信息流动,这样员工才能及时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才能不断地学习并调整他们的计划。
从战略的角度看,对管理者而言,选择何种业绩评价体系日益成为经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特别是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几乎是无限量的组织经营信息。但是仅仅有信息是不够的,管理者还需要业绩评价体系来帮助他们实施战略。因此,企业战略的各个方面同管理者监控的指标之间应当有明显的联系,否则就无法证明企业战略是成功的。
(三)评价体系需要面向多个利益相关者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都是当今“关系社会”中的—分子.并与社会中的许多其他主体相联系.如股东、银行、政府、消费者、协作商、内部员工与管理者等等。因此,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需要同时满足多个利益相关者要求。由于每个利益相关者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故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多视角的、综合的评价指标才能为多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信息。
一个成功的企业通常是那些能够有效地设法平衡这些不同利益者的企业。例如,一个上市企业,既要给股东合理的回报,又要通过投资来保证企业本身的未来增长;既需要保障银行(债权人)的本金安全与利息收入,又要接受政府的规制等。从企业业绩评价的角度看,当某个企业只注重某一方面的业绩时,则评价业绩所需要的指标也往往只专住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例如,企业在追求高速增长时,主要可以通过投资规模与利润增长率等指标来体现,导致为了某个利益集团而牺牲其他利益集团的后果。而这一后果往往会使企业丧失自己在行业及社会关系中的整体地位。
- 01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和 ...2019-11-04
- 02总资产变动情况分析2019-11-04
- 03负债结构分析应该考虑 ...2019-11-04
- 04多种产品组合的盈亏平 ...2019-11-04
- 05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2019-11-04
- 06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 ...2019-11-04
- 07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 ...2019-11-04
- 08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 ...2019-11-04
- 09资产结构分析的目的与 ...2019-11-04
- 01财务报表的组成和分类2019-11-04
- 02债务转为资本2019-11-04
- 03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 ...2019-11-04
- 0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 ...2019-11-04
- 05资产的计税基础2019-11-04
- 06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 ...2019-11-04
- 07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2019-11-04
- 08借款费用的范围2019-11-04
- 09实收资本接受现金资产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