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预算
企业预算的编制可以通过两种基本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方式来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编制预算,二是自下而上编制预算。这两种方式.在更广泛的个体(广大员工)范围内体现了次策管理与控制的分离和替代效应。“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是指由企业中低层的部门编制预算,并提交给上层部门审批。这一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决策管理的内容;“自上而下”地编制预算,则是指出上层部门进行有关预测,并制定预算,然后,将预算结果分解到下层各部门,形成各部门的管理目标:这种预算也称作强制性预算,它更多地体现了决策控制的内容。从实践情况来看,这种预算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1)新建的企业;(2)经济困难时期;(3)下级管理者缺乏编制预算的技能;(4)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需要相对精确的沟通;(5)小企业等。
与强制型预算相对应的是“参与预算”。它是指“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体系。由于这种体系是由最终承担目标责任的个体(低层人员)来提出初始预算,故称为参与预算。
企业运用参与预算制度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参与制度能更好地汇集和传播专门性知识与信息;二是通过参与过程,下层人员能吏好地理解预算和接受预算。然而,在实际采用这种预算体系时,能否满足这种假设还取决于两点:
1.预算目标的激励效应。这是因为:某项预算一经形成,其数据就是一种激励标准,而这一标准应该是“先进可行”的。标准过低没有激励效果,标准太高,则责任人无法实现,从而造成抵触与破坏行为,这同样也没有激励效果。
2.专门性知识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这是因为在参与预算编制过程中,下层人员有意歪曲专门性信息的动机总是存在的。从而“代理问题”与“目标一致”问题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从国外的调查结果来看,实行参与预算制度,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资源使用计划、控制和激励,特别是在为企业的利润中心制定利润目标时,这种体系更有效。这就是说决策管理比决策控制的作用更重要。参与预算适用于以下情形;
(1)生产经营制度健全的企业;
(2)非常大的、分散经营的企业;
(3)下级管理者有较强的预算编制技能;
(4)企业内部各部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等。
- 01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和 ...2019-11-04
- 02总资产变动情况分析2019-11-04
- 03负债结构分析应该考虑 ...2019-11-04
- 04多种产品组合的盈亏平 ...2019-11-04
- 05所有者权益结构分析2019-11-04
- 06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 ...2019-11-04
- 07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结 ...2019-11-04
- 08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 ...2019-11-04
- 09资产结构分析的目的与 ...2019-11-04
- 01财务报表的组成和分类2019-11-04
- 02债务转为资本2019-11-04
- 03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 ...2019-11-04
- 0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 ...2019-11-04
- 05资产的计税基础2019-11-04
- 06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 ...2019-11-04
- 07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2019-11-04
- 08借款费用的范围2019-11-04
- 09实收资本接受现金资产 ...2019-11-04